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杜甫

關燈
杜甫

讚嘆其美。莫說是孩子,即便是他們看到鳳凰,當也會如此感嘆。

但媽媽?

眾人又是一陣懵,為何如此稱呼?

還沒明白女子感嘆何意,她就繼續解說起來。

【至於書法,《書史會要》中提到杜甫“於楷、隸、行、草,無不工者。”杜甫唯一流傳下來的墨跡是這個。】

【《嚴公九日南山詩》拓本 。】

女子說完在巨幕上放了一篇書法,那書法墨跡已經很不清楚,只隱約能看出些字跡。

東晉。

王獻之看著這拓本搖了搖頭。

他心中還記著方才女子說的杜甫祖父書法自比自己父親之事,只覺這杜甫書法並不如自己。

有誇大之嫌。

【三月對書法也不是很了解,沒辦法很好地評價,大家可以欣賞欣賞,在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

【但對於杜甫的書法造詣歷來還是有爭議的。】

【即便他書法造詣不高,這兩句詩也說明了他在兒時所受到的就是良好的教育。不僅如此,想來他的整個童年都是過得不錯,無憂無慮的,《百憂集行》“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覆來。”十五歲的時候還像個孩子一樣,朝氣蓬勃的,“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八月院中棗子熟了,每天得上樹很多回。】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杜甫回憶起自己兒時的生活,日子過得似乎確實順意。

思及此,他不免想到自己過世不久的姑母,他雖記不大清楚了,可知道兒時曾在二姑母家住過一陣,姑母對他極好,往往比對自己兒子還好。

自己和表兄一起生了病,姑母也是先緊著自己,最後表兄病逝,如今姑母也走了,年少的日子也一去不覆返了。

【他小的時候不僅家庭教育好,而且見識也廣。公元717年,開元三載,六歲的杜甫就在郾城看了當時唐宮第一舞人公孫大娘的舞蹈。五十年後,他在看公孫大娘的弟子表演時,仿佛那時的場景還歷歷在目,於是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中寫下,“舞劍器渾脫 ,瀏漓頓挫 。”這樣的詩句。】

【除此之外,他還聽過著名樂師李龜年的歌唱表演,總之他的童年幾乎可以說是過得多姿多彩。】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李商隱也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他兒時本也應該像杜甫一樣無憂無慮。

可後來自從父親走後,他與母親的生活便變得淒苦起來。

如今一看,若想要一直順風順水那是不可能的。

不管是誰,他只要一想起先輩文人,就鮮少有那順遂一生者。

當真是自古文人多悲情!

【到了二十來歲的時候他就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漫游。】

【史籍記載,貞觀年間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天下安康,而到了開元年間,唐朝商業發達,許多城鎮之間皆有店肆,以供商旅,“每店皆有驢賃客乘”十分方便。】

【再者那個時候民風開放,於是給文人學子們漫游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滿意地點點頭,這幾句話還像點樣子。

既然能有此成就,那就守住便是了。

以往只註意當世之事,卻不曾看得久遠。

如今巨幕一出,眾觀歷史千年,以史為鑒變得更加容易。

他得想個辦法杜絕後世晚年昏聵之問題。

也不知這貞觀又是誰的年號,看起來還算不錯,他日,等他即位,定要廣開言路,謹記鐵律。

【那個時候盛行漫游之風,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為了結交名士,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理想,當時很多人都是那樣做的。至於其他的求仙問道、開闊眼界或是觀賞風景,那都是順帶的。】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白無言,他這次去齊州是真打算請天師授道箓的,如今一說倒是顯得他不大誠心了。

不過,旁人如何說倒也無所謂。

隨他去吧。

【杜甫的第一次漫游大約三四年,游覽於吳越地區,主要是蘇杭一帶。時間大約是在開元十九年到開元二十三年。】

【我們要想了解杜甫的詩歌內容風格的變化,以及他的詩歌作品中的內涵,就必須了解他的這些經歷。】

【這個時期,對於他來說那是國家富強、家庭幸福,他自己又年輕有志,所以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但是他這個時期的作品並沒能流傳下來,我們只能從他後來的回憶中來找尋這個時候的痕跡。】

李隆基瘋狂在腦子裏思考開元十九年到二十三年發生的事情。

那時候當是他大唐最繁盛之時。

即便是如此自負的他,再對比起當時與現在時心裏也是一陣的不舒服。

再一想之後會發生的事就更加氣憤了,雖此女能助他,但將那些說出來,與直接往他心上捅刀子有何區別?

更為重要的是,她不知何時才能說到自己。

給他個痛快吧!

【《壯游》中除了說他兒時的經歷,講的就是幾次游歷,算得上是他的自傳了。“東下姑蘇臺,已具浮海航。”東游到了姑蘇臺,本來都已經打算出海了,“到今有遺恨,不得窮扶桑。”但是呢最後卻沒能到達日本扶桑,至今還覺得惋惜。】

【日本在那時,又稱倭國。唐朝時期,日本以唐為師,多次派遣使者、留學生和僧人到唐朝進行學習交流,學了不少東西回去。今天我們能看到的日本的這些著名的旅游建築大多是學習唐時的建築風格。】

女子說完巨幕上就出現了一座木質四合院,主殿看起來十分古樸,四周樹木林立,一看就環境清幽,很適合隱居避世。

東晉。

陶淵明一行從未見過如此風格的建築,覺得十分稀奇。

而且方才看預告時,預告中的那些高樓太過夢幻,而此處便真實許多。

然而卻還是他們觸摸不到的。

“這實在太美了,吾等既集聚此處,不若也蓋幾間大屋子。”有人提議道。

“嗯……這構造倒似乎也大同小異,只那青瓦做起來恐費時費力。”

陶淵明沈吟半晌道:“這有何關系?”

“吾等避於此處不就是為了暢快?想做就做,何須想那麽多?”

這話說得不假,但他們也知道現在最主要的是先得有一個棲息之所,而後能吃飽飯,屆時再說這些也不遲。

公元1529年,嘉靖八年。

朱厚熜近日總收到沿海一帶倭人來犯的折子。他還有些煩心這事情,沒想到今巨幕就提到了倭國。

他看這巨幕,心情有點覆雜,上次巨幕說他二十年沒上朝,他怎麽就不信呢?

自己作為一個帝王,而且他自認為幹得還不錯。

可又看女子說起秦始皇,說起唐玄宗,好像也沒太多偏頗之處。

自己為何修仙就不上朝了?

還有這什麽倭人!

若再敢胡來,遲早滅幹凈!

【這個是五臺山南禪寺主殿,是現存最老的唐代木構建築,而這周邊偏殿等都是明清時期的,也是古董了。】

【大家再看看這一個南禪寺,是不是特別像,而且看起來好像還比咱們五臺山的要恢弘大氣一點。這個南禪寺位於日本京都,再看京都的這些建築風格都是仿造唐朝建築風格而建的。】

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

朱元璋沒想到小小倭國的街道看起來也如此繁華,怎會如此?

先時他派使臣前往倭國,他們回來並未稟告此情形,莫非是在誆騙他?

好大的膽子!

然而相對於被瞞騙的生氣,朱元璋更是有些心悸。

前朝曾兩次出征倭國皆以失敗告終。

不過小小臨水之國竟有如此本事,若是任其成長只怕養虎為患!

這事情他不能坐以待斃,需得早做準備。

【那個時候兩國關系還不錯,既是漫游,自然是去越多的地方越好,而杜甫沒去的原因我們已經不知道了。】

【既然沒能出國,咱國內風景名勝也不錯啊,杜甫在結交名流、欣賞風景的同時,也詠懷古跡,緬懷古人。】

【“王謝風流遠,闔廬丘墓荒。”東晉的王謝兩大家族的繁榮盛況已經離我們遠去,吳王的墓更是早已荒涼。】

東晉。

王獻之聽著這話,筆啪嗒落在了地上。

雖說興衰總不定,可聽到自己家族會沒落誰能無動於衷。

其實這種事情外人或許看不出來,但他們王家人是能看出些端倪的。

王家早已經在走下坡路了,只是他們還不願意承認。

【王謝時常被說成是世家大族的代表,在晉朝權傾百年,後來慢慢淡出歷史舞臺,隋唐科舉制度興起後,氏族也算是真正沒落了,王謝在很多文人的詩句中都有提到。】

【咱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劉禹錫的《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此句極妙地借燕子以感嘆時代的盛衰興旺。】

淝水之戰後,謝家看似走向巔峰。

謝靈運嘆息。

正如同女子所言開元盛世,水滿則溢、月盈則虧,那也是他們謝家走向下坡路的開始。

帝王無情,過河拆橋,可他們卻也毫無辦法。

想要改變此困境,他必須得闖出一片天地,然而就這世道,他能行嗎?

不知那科舉制度具體為何意。

女子已經提到過好幾次了,似乎是一種選拔人才的方式。

若是不用九品官人法,似乎確實會影響到他們。

【而後他還寫了越王勾踐,秦始皇嬴政,具體就不多說了。在吳越游歷這一段時間,他關註的是許多人文歷史方面東西,但是這是他後期回憶時寫的了,所以我們並不能很好地從他這詩中去體會他當時的感情。】

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不多說了?

為何說到他就不多說了?

多說說啊!

是讚是貶,至少多讓他知道一些大秦之事吧?

越是看這後世的繁華,他越是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

他大秦也可以更好。

前些天他已經和李斯等人談論了巨幕之事。

李斯認為焚書於大秦利大於弊,可使百姓上下一心,臣服於秦。

此話雖有理,可巨幕之言也不得不聽。

而且他觀巨幕越發覺得人才也十分重要,再加上蒙毅、扶蘇等人都反對了李斯觀點。

這便讓一向說一不二的嬴政更加猶豫了。

現在看來,焚書之事是有弊端的,他自己也清楚,但此女能說明白些,也能讓他更加堅定。

【不過我們可以想象他那個時候即便是看到這些歷史古跡,應該也是沒有什麽撫今追昔之感的。他看到的可能更多的是“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天下太平四方安寧,想什麽時候出門就什麽時候出門,工商業發達,男男女女各司其職,社會一片祥和。這是他在安史之亂後寫的《憶昔》中的開元盛世之場景,這個時候就肯定有追昔之情了。】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杜甫回想起那時的日子,確實如此。

雖說不是所有人都很富有,但至少整個社會十分安定。

比之現在不會差。

也不知是聽了女子的透露還是因為自己年紀漸長看到的東西更不一樣。

他總覺得這繁華外表下處處都透露著腐朽的氣息。

其實早在巨幕出現之前他就已經有點這種感覺了,巨幕的出現並不是改變了他的想法,只是將他埋藏心裏的猜測給掏了出來。

【公元735年,開元二十三年,杜甫回鄉參加貢試,落第。那個時候的科舉考試很難的,唐朝三百來年的歷史,一共舉辦了兩百多場科舉考試,平均每次錄取二十多個人。】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操早就對這科舉感興趣了。

若是這樣進行考核定能選到更多的人才。

而且按照各自能力授予官職,一定會惹得許多人才向他靠攏。

賢才之要他是很清楚的。

然而,他明白,劉備和孫權自然也懂,於是大家都在心中盤算著此事。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三百來年。

聽到這個數字,李世民十分不滿。

當初他勸父皇走上這條道路,要的可不是這三百年的天下,他想要的是千秋萬代。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三百來年。

果不其然,跟她之前計算的結果差不多。

雖然從古至今來看也算不得短了,可她覺得還不夠。

即便李隆基能創造什麽開元盛世,她也不能把天下交給他了。

她想清楚了,他可以有開元盛世,自己如何就不能有武周盛世?

【咱們再一想,唐朝,人才濟濟,考不上的還是多數。杜甫也是這麽想的,大概第一次還年輕,就想著試試水,這次不行下次再來唄。】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杜甫自嘲一笑。

確實是不行再來,或者是另尋他法。

但那時還年輕,如今卻是不算年輕了。

【三月認為,杜甫當然也想靠著科舉考上進士做官,但是他顯然也很清楚,這條路不容易,所以才有了第二次的漫游。】

【不過杜甫的漫游也不完全是漫無目的,首先他親戚挺多的,就這個表弟那個表弟的,去了還能包吃住,第二點,他的漫游路線跟李白的漫游路線其實挺重合的,他和李白的幾次見面就是在漫游路上,他們還遇到了高適。】

【而且那個時候像孟浩然也是在漫游路上認識的李白、王昌齡等人,還有為什麽你的作品裏有黃鶴樓,我的作品裏也有黃鶴樓,結合他們的猜測,那就不難猜到其中緣由了。】

【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漫游之路那是肯定增長了他們的見聞的,這就是大部分唐朝文人的真實寫照。】

這麽一說,王昌齡方平覆的悲傷情緒又湧現上來。

幾年前,他去尋孟浩然,兩人過於開心,痛快暢飲。

結果卻因飲食不當,致使孟浩然殞命,這一直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若說起悲情,孟浩然是不該不提的。

【第二次齊趙漫游恰逢杜甫的父親杜閑任兗州司馬,杜甫考試失敗就去了兗州。】

【接下來的那幾年,他“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這句詩,一看就是幾個年輕人湊到一起,自由歡快的一段時光。】

【在這裏他寫下了豪邁遒勁的《房兵曹胡馬詩》,寫下了同樣包含豪情壯志的《畫鷹》,還登上泰山之巔寫下了氣勢雄渾的《望岳》。】

杜甫當然記得自己的這些詩。

父親去世前,他幾乎沒有任何的煩惱,感覺自己可以拋下一切像雄鷹、駿馬一樣追逐。

可父親離去後,杜甫仿佛一夜之間只剩下了自己一人。

不過現如今家中有了妻子,同樣也有了責任。

為國為家都是他要做的事情。

【杜甫很喜歡馬,但奇怪的是相對於那種膘肥體壯的駿馬,他更喜歡瘦馬。】

【他在《房兵曹胡馬詩》中寫到“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

【後來杜甫到成都,他還曾寫過一篇《丹青引贈曹將軍霸》,這個曹霸是個畫家,是曹操的後代,但是也算得上是個悲情人物了。】

馬不在肉多。

看馬自然要看其精神氣質,是誰說瘦馬不如胖馬?

成都?

沒想到自己還入了蜀。

杜甫知道曹霸,聽聞其畫作出神入化,只是未曾得見。

日後能見,是他之幸。

【曹霸這個人文武雙全,但是他的父親害怕他重蹈覆轍,擔心他像曹丕一樣為了稱帝不念及兄弟之情,經常在他跟前念叨《七步詩》,然後他就放棄了走仕途。】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莫名其妙被提及的曹丕:“……”

這人的父親是不是腦子有點不大好使?

曹丕越發認為《七步詩》之事就是為了旁人為了抹黑他而作,肯定不是子建作的。

最近他和子建相處融洽,大有兒時之狀。

雖然他不會給子建太大的權力,但也決計不會禁錮他。

此後世之人,太過荒謬!

【但是杜甫說他“英雄割據雖已矣,文采風流猶尚存。”雖然英雄割據的那個年代已經過去了,你並不能像曹操那樣稱霸一方了,但是曹家流傳下來的文才你還是有的。】

曹操現在面對後世的各種好的壞的評價都已經能淡然接受了。

他發現即使巨幕出現也並不能對目前的情況產生多大的影響,想要奪得天下,他們還是得去爭去搶,只是或許方法可能有所改變。

把很多事情交給子桓去辦之後,他才發現不是非得用自己那樣暴力的方法。

子桓,可信賴也。

而且如今子建也懂事了些。

三國之間,此次的贏家依舊是他。

【可見杜甫對曹霸的評價還是挺高的。】

【曹霸學習衛夫人和王羲之的書法,但是因為覺得自己超不過王羲之就放棄了,轉而研究畫作,畫得最好的就是馬。】

【後來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就引起了唐玄宗的註意讓他進京,所以為什麽這些唐朝文人在科舉考試之前就想著借著游歷、寫詩等方法提升自己的名聲呢?因為一不註意就能被聖上看中,直接就做官了。】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羨慕啊!

許多仕途失意的文人們都這般感嘆。

是要有名聲不假,可真正能做到像他們這般有名的又有幾個呢?

若是下次巨幕能說到自己就好了,那就有名了。

李白心裏也有些不是滋味,但是又與那些羨慕的人不同。

他一開始也是走的這條路,可是有名了又如何?

很多時候許多事情並非想象中的那般順理成章。

【然而,曹霸不知是不是被自己的父親洗腦了,他根本就不想做官,可是皇上下聖旨了,為了保命又不能不去。可是畫到一半的畫還沒畫完,他無奈,只能在畫中寫下“富貴於我如浮雲”,表達自己對升官發財根本沒興趣。】

【後來他幫唐玄宗修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像,又讓他畫駿馬圖,曹霸再三請辭,唐玄宗只好給了他左武衛將軍的職位,還給他特權,讓他不用理朝政。】

【雖然不用理政,但是那個時候有了官身那可就不一樣了,還記得我們的陶淵明嗎?有官身,不用服兵役,不用繳賦稅。像杜甫這種憑著祖上官蔭也是這樣的,但令人悲傷的事,後來杜甫的小兒子還是被餓死了,那個時候戰爭還沒開始,可想而知,古代的生活並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那麽美好。】

“什麽!”

杜甫蹭地從椅子上站起身來。

餓……餓死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